2013年4月20日,距汶川大地震5周年僅22天,巴蜀大地再次遭受7.0級強烈地震重創。
  地震發生後,中央將災後恢復重建的“指揮棒”交給四川,探索實行以地方政府為決策、實施和責任主體的“地方負責制”。
  一年後的今天,希望的種子在廢墟上發芽———嶄新的住房和校園拔地而起,產業園區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,災區人民正滿懷勇氣和信心步入新的生活……
  這是災區黨員幹部的一場“趕考”———三年基本完成災後恢復重建。兩年後的春天,大家期待著一份讓人滿意的合格答卷。
  以人為本:
  貫穿始終的重建理念
  4月的蘆山春意盎然,蘆陽鎮黎明村村民蔣學伍的新家格外顯眼:木式小樓,紅色房檐。蔣學伍家的老房子在地震中倒了。父母年逾七旬,女兒正在讀書,雙腿殘疾的他曾為修房發愁。村裡得知他家困難後,專門派村組幹部來幫扶,發放補助、協調建材、幫忙修房……和蔣學伍一樣,蘆山地震災區4400多戶需特殊幫扶才能建房的困難戶,通過黨員幹部幫扶、企業幫助、社會援助等,住房主體已全部完工,正陸續搬入新家。而今年春節前,另外600多名特殊困難群眾也已通過政府“兜底”的方式,住進了保障房。
  在蘆山災後重建中,災區始終堅持民生優先,把城鄉居民住房、學校、醫院重建放到優先位置。今年4月18日,由北京首創置業捐建的新學校完工了。“六一”兒童節,學生們將搬進那更加美麗、現代、安全的新校舍。
  重建資金有限,每一分錢要花在刀刃上。最近,雅安市對重建項目中的41個黨政機關辦公用房等社會管理項目進行了調整,通過取消或大幅壓縮建設投資規模,“摳”出了1.2億元。這些錢將重點用於保障民生,投入到震後新村聚居點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。
  民生重建不是簡單的恢復,而是要促進災區公共服務“提檔升級”:川藏鐵路率先開工建設成都至雅安段,將結束雅安市內沒有火車站的歷史;國道318線雅安至二郎山段恢復重建項目開工,將徹底解決國道“穿城而過”的尷尬,為群眾創造更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……
  最新數據顯示:截至4月20日,災區新建農村住房9萬多戶已全部開工;新建城鎮住房開工2萬多套,占規劃的57.9%;所有校舍維修加固已完成並投入使用,31個醫療衛生維修加固項目已全部開工;醫療衛生新建、改擴建項目和學校新建項目開工率均超過95%。
  這是一張重建“藍圖”———用3年時間全面完成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的目標任務,公共服務設施達到並超過震前水平,政府主導、覆蓋城鄉、持續發展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完善,公共服務能力全面提升,為2020年與全省同步實現小康奠定基礎。“藍圖”編織成夢想,隨著重建穩步推進,正一步步照進現實。
  科學發展:引領重建的靈魂之源
  熙來攘往掛著外省車牌的車輛,操著五湖四海口音的援建大軍……這些汶川地震重建時隨處可見的場景,在蘆山災區看不到。
  震後,中央明確提出:創新體制機制,重建工作以地方為主體。根據要求,四川省成立了蘆山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委員會,負責整個重建工作組織領導,由省委書記王東明、省長魏宏分任正、副主任,下設辦公室和7個工作小組。
  在“地方負責制”下,中央給予地方充分的重建基金“調配權”,確保了資金使用更加因地制宜。比如,考慮到重災區各縣原本就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,四川省及時調整了重災縣公共服務重建項目投資中的財政補貼占比,從汶川地震時的44%一下子提升到80%。
  更重要的是,“地方負責制”通過“放權”,給予充分的時間和空間,確保了地方能夠更加冷靜地判斷重建工作的“輕重緩急”,統籌協調穩步推進災後重建。
  科學重建,規劃先行。震後,四川省主動“放緩”了重建速度。省長魏宏說:“不過分強調速度,而註重統籌規劃,要把基礎工作做扎實。”在災區,大到全面指導重建的11個專項規劃,小到災區一個村的重建藍圖,都經過了專家無數次的論證和修改。
  雨城區中里鎮地勢平坦,紅色旅游資源豐富。對口援建的綿陽市請來臺灣規劃大師夏鑄九,為其量身打造旅游小鎮。許多村民第一次看到規劃圖時非常激動,但靜下心來,發現了問題:全木質結構造價是不是太高了?戶與戶之間怎麼沒有防火牆?木柱子放在地上會不會腐壞……於是,規劃設計團隊不斷與村民召開“壩壩會”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征求意見,修改和調整方案。群眾是否滿意,成為災區重建的最高標準。
  震後,為避免“二次受災”,對於災區居住點、公共設施以及重要基礎設施的建設,災區堅持科學選址,避開斷裂帶,避開地質災害隱患點,避開泄洪通道。去年,蘆山地震災區雖然發生了1600多起地質災害,卻沒有出現1起重大因災傷亡事件。
  科學重建,各地還將恢復重建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,一批批重建項目投入使用,為災區經濟發展註入了強勁動力。
  規劃先行、統籌推進,這是科學發展觀的集中體現。它賦予災區攻堅克難的力量,更彰顯蘆山災後重建的理性與成熟。
  群眾路線:奪取勝利的偉大法寶
  災後重建任務繁重,“地方負責制”給四川省各級黨員幹部和廣大災區群眾壓上了沉甸甸的責任。震後,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、省長魏宏組織召開了數十次專題研究會,多次到災區一線指導工作。重建的關鍵時期,四川省委還及時調整了雅安市委班子,把一批災後重建和社會管理經驗豐富的同志調任到災區工作。
  去年7月20日,蘆山災後重建全面啟動。當時,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拉開帷幕。災區廣大黨員幹部走基層、建臺賬、辦實事、惠民生,保持著“5+2”“白加黑”的工作幹勁。
  早在震後第8天,中里鎮原黨委書記王加林就被查出急性胰腺炎,但他仍堅持帶病救災。直到兩個月後,他被最終確診為急性白血病,於去年11月7日因搶救無效去世。
  在災區,“王加林”式的幹部還有很多。蘆山縣清仁鄉大同村村黨支部書記袁超,身患食道癌仍終日奔波在一線,為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;蘆山縣紀委幹部武靜去年底本該退休,如今仍在擔任縣重建辦項目推進與質量監督組組長;年屆五旬的德陽市援建幹部匡能俊,被當地村民戲稱為“不想回家”的城管局長……
  “趕考”不僅需要勇氣,更需要智慧。
  在災區黨委政府引導下,一些鄉村“發明”了由群眾代表組成的“自建委員會”,從選房址到談價格,從管資金到監督質量,從集建議到處理糾紛……群眾自己“當家做主”,看似複雜的徵地拆遷等許多問題迎刃而解。
  村民楊紹先是蘆山縣飛仙關鎮鳳凰新村“自建委員會”的一名質量監督員。有一次,他發現水泥攪拌不均勻,立即向施工方指出,並監督及時整改。正是千千萬萬像楊紹先一樣的災區群眾幹部充分發揮積極性、主動性、創造性,才使得災區面貌悄然發生著變化。
  2014年是蘆山災後重建的攻堅期。在7月20日災後重建全面啟動一周年之際,重建項目將基本實現全部開工建設,年內將完成重建項目1282個,完成估算投資403億元,占規劃總投資的46%以上;年底前,災區農房重建將基本完成,30%左右的城鎮住房要完成重建。
  蘆山“趕考”,任重道遠。唯有實幹才能沉著應考、書寫合格答卷。我們相信,災區廣大黨員幹部,將傳承好、弘揚好黨的群眾路線這個“傳家寶”,爭當焦裕祿式的好黨員、好幹部,帶領廣大災區群眾實現重建美好家園的“中國夢”。 (據新華社 有刪節)  (原標題:戰勝災難 綻放夢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c80xcezs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